6国舰船拼凑的OHM-25编队缓缓启航,还没发现已暴露缺点?_战略_体系_世纪

  • 首页
  • 快3顺龙和砍龙技巧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快3顺龙和砍龙技巧 > 新闻动态 > 6国舰船拼凑的OHM-25编队缓缓启航,还没发现已暴露缺点?_战略_体系_世纪

    6国舰船拼凑的OHM-25编队缓缓启航,还没发现已暴露缺点?_战略_体系_世纪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5:09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    大西洋舰队东进:

    一场现代海权的符号化表演。

    在朴茨茅斯港的晨雾中,"威尔士亲王"号航母率领着由6国舰船拼凑的OHM-25编队缓缓启航。这个由1艘航母、2艘防空舰、3艘护卫舰及2艘补给舰组成的舰队,与其说是军事威慑,不如说是21世纪海权政治的符号展览。当45型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扫过空荡的北大西洋,这场行动已然暴露出现代英国海权的空心化本质。

    从技术装备层面观察,这支"国际联军"呈现出明显的拼盘特征:挪威"南森"级护卫舰的AN/SPY-1F雷达与MK-41垂发系统理论上具备区域防空能力,但其单面旋转雷达的刷新率在现代饱和攻击面前形同虚设。加拿大"哈利法克斯"级护卫舰的ESSM导弹虽号称能拦截超音速目标,但在南海复杂电磁环境下,其火控系统的实战效能尚存疑问。至于被寄予厚望的"机敏"级核潜艇,在东亚密集的水声监测网中能否保持隐蔽性,恐怕需要打上巨大问号。

    展开剩余71%

    英国媒体对F-35B战机的过度推崇,恰恰暴露了其战略思维的滞后性。24架短距起降战机组成的空中力量,在预设战场环境下面对体系化防空网络时,其生存概率并不比二战时期的剑鱼式鱼雷机更高。更关键的是,现代海战已从平台对抗转向体系对抗——当歼-20携带PL-15导弹在预警机引导下实施超视距猎杀时,航母甲板起降的隐形战机反而成为体系中的脆弱节点。

    这场军事巡游的深层逻辑,折射出后脱欧时代英国的战略焦虑。通过将挪威、加拿大等国舰船纳入编队,伦敦正在试图重构"全球英国"的叙事框架。其行动本质更接近于19世纪"炮舰外交"的数字升级版:用最低成本维持军事存在感,在印太棋局中保留话语权席位。这种机会主义策略与法国"戴高乐"号航母的部署形成对照,共同勾勒出欧洲国家在亚太安全事务上的骑墙姿态。

    值得关注的是编队行程中预设的"多国联演"环节。与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的互动,可视为对"印太战略"的站队表态;同日本"出云"号的合练,则暗含介入东海事务的试探意图。这些精心设计的路线图,本质上是在测试区域内各国的战略底线,为后续的政治博弈积累筹码。

    面对这种技术含量有限的战略试探,东亚国家早已发展出成熟的应对范式。从卫星星座的过顶监控到无人艇群的伴随侦察,从超视距雷达的电磁锁定到轰炸机群的模拟攻击,现代战场感知体系能将这些远道而来的"客人"置于全天候透明监控之下。当轰-6K挂载的鹰击-12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"友好伴飞"时,其传递的战术警告远比外交辞令更具说服力。

    从海权演进史的角度观察,OHM-25行动恰似大英帝国海权余晖的最后一抹残阳。当45型驱逐舰的燃气轮机在热带海域频频故障,当F-35B的垂直起降喷流灼伤老旧的飞行甲板,这些技术细节的窘迫正无声诉说着一个事实:21世纪的海权游戏,早已不是几艘巨舰就能撬动地缘格局的简单博弈。现代海洋秩序的塑造者,是卫星轨道上的侦察星座、是海底光缆的数据洪流、更是成体系的反介入/区域拒止能力。

    这场跨洲际的军事巡演终将落幕,但其留下的启示远超行动本身:当传统海洋强国试图用19世纪的思维解构21世纪的安全架构时,技术代差与体系鸿沟构成的降维打击,终将把任何形式主义的武力展示变成昂贵的政治行为艺术。对于真正掌握现代战争钥匙的国家而言,需要的不过是保持战略定力,静观这些钢铁巨兽在数字围城中慢慢褪去光环。

    发布于:湖南省

    TOP